中国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贺电


1月11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工作正常,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图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学载荷工作正常,探测数据有效下传,搭载科学实验项目顺利开展,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至此,探月工程取得“五战五捷,连战连捷”。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对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第一时间发来贺电,以下为贺电全文:


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指挥部并参加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的全体同志:


在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


嫦娥四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并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合作。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航天战线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是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新时代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新标杆新高度,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工程全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实践“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以实际行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阔步前进,具有重要意义。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卓越功勋!


探索浩瀚宇宙、和平利用太空,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以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测工程将全面拉开序幕,今后的任务更加艰巨,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希望航天战线全体同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大力推进航天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

2019年1月11日


此前,科研人员根据导航相机拍摄的着陆周围地形信息,对巡视器进行了路径规划,通过“鹊桥”中继星发送了拍照遥控指令。巡视器全景相机对着陆器进行成像,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对巡视器成像,经过地面数据接收与处理,1月11日16时47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上呈现出着陆器和巡视器的互拍影像图。图像清晰显示了着陆器和巡视器周围的月背地形地貌,两器上五星红旗分外醒目。


▲ 玉兔二号巡视器全景相机对嫦娥四号着陆器成像


嫦娥四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对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像


嫦娥四号探测器自1月3日顺利着陆月球背面预选区域以来,完成了中继星链路连接、有效载荷开机、两器分离、巡视器月午休眠及唤醒、两器互拍等任务。工程任务圆满成功后,嫦娥四号任务将转入科学探测阶段,着陆器和巡视器将继续开展就位探测和月面巡视探测。



回眸嫦娥四号月背之旅



2018年5月21日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托举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2018年5月25日

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进入月球至地月拉格朗日2点的转移轨道。



2018年6月14日

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成功实施轨道捕获控制,进入环绕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2点的Halo使命轨道,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L2点Halo轨道的卫星。



2018年12月8日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2018年12月12日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进入了近月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



2019年1月3日

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成功软着陆。




嫦娥四号月球车命名“玉兔二号”。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顺利分离,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人类探测器的第一道印迹。



2019年1月4日

玉兔二号巡视器继续月背行走,嫦娥四号部分有效载荷开机工作。



2019年1月10日

玉兔二号结束了“午休”成功唤醒,继续展开对月球背面的巡视探测。


2019年1月11日

嫦娥四号着陆器月午工作正常,地形地貌相机顺利完成360度环拍。




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工作正常,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



五星红旗闪亮月背!



转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方微信